传统选举计票方式主要分投票、唱票、计票三个核心环节,投票时需要安排数十名工作人员进行绕圈投票的路线引导,很容易造成混乱;唱票时需要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轮番点票,人工唱票经常多方不一致;计票时更是需要数十名专业有经验的计票人员进行交叉验证,每次至少半小时以上;如果碰到意见不够集中的满意度测评,或者是有十几种选票的换届选举计票,又或是有成千上万张选票的县乡直接选举,更是让人应接不暇、望而生畏,选举计票压力可见一斑。
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,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电子票箱、扫描计票机等与时俱进的产品和方案。早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,以及之后的全国党代会和全国两会中,就开始启用了电子票箱;2000年后便在省市一级单位广泛应用;随着1999年高考开始采用填涂卡电子阅卷的方式,演变而来的扫描计票机也随之被应用到选举计票中,因为便携简单投入少,2010年后被区县一级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应用;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有效避免了人工计票错误风险,提升了选举会议效率和参会体验,也充分体现了党政机关电子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的发展趋势。
会前根据客户要求和现场座位情况,现场可放置多台电子票箱,多台票箱用网线连接到会场后台。会场后台布置一台选举服务器,一台另选他人处理电脑,同时可根据需要配备紧急备用计票机。
在开始投票时,代表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,依次将选票投入到电子票箱,支持正反上下双面双向计票、支持多张多种选票混合计票,系统智能分析识别,会场大屏幕显示投票进度(实发多少票、已收多少票)。投票过程中,如果选票上有另选人,则后台服务器上可以自动看到另选人信息,由人工在电脑上确认另选人姓名。
投票结束时,另选人处理也早已处理完成。工作人员根据后台计票票在事先打印好的计票选举报告单填写结果。
步骤 |
服务内容 |
服务说明 |
1. |
需求对接 |
选举前15天,确定设备数量和服务需求,进行相关设备和物料准备 |
2. |
票样和选举办法对接 |
选举前10天,确认对接选票数量、选票内容、选举办法、会场环境。 |
3. |
选票电子格式制版和算法配置 |
选举前7天,确认选票标题、职位标题、候选人数量,候选人排版等选票细节内容和选票颜色,根据选举办法配置计票算法。 |
4. |
仿真选票印制和测试 |
选举前7天,根据真实票样,使用模拟候选人进行选票打印和测试,验证选举办法中的各种情况。 |
5. |
选举设备、物料寄送 |
选举前7天,确定现场部署实施方案,设备仿真测试后,打包设备和相关配套物料,提前寄送到会议地点。 |
6. |
真实选票印制和检验 |
选举前5天,真实候选人确定后,交给专业印刷店,印制2套正式选票和少量测试选票,并进行过机验票。 |
7. |
现场部署和模拟测试 |
选举前2天,根据现场部署实施方案,部署调试选举设备,并使用测试选票进行仿真测试。 |
8. |
现场排练和领导演示 |
选举前1天,根据客户需要,配合进行现场排练和正常投票演示。 |
9. |
现场服务 |
提供选票识别、无效票确认、另选人处理,实时查询各种选票和职位的选举计票结果,导出打印计票报告和当选报告。 |
10. |
会后归档 |
归档存储所有选票的电子档,并记录选举日期、监票人、计票人信息,收集客户反馈、拆装现场设备和物料,恢复会场原貌。 |